急功近利手机沦为快消品国际大厂也不例外新时代
急功近利沦为“快消品” 国际大厂也不例外
拿着磁铁吸钱的人。(来源于络)
在厂商的狂轰滥炸下,智能几乎已沦为快消品。但与此同时,厂商的急功近利也带来了产品质量存在瑕疵、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等不足。专家表示,面对诸多行业乱象,各大厂商仍需增强技术创新实力,避免粗制滥造。
每天近3款上市快速迭代难掩市场泡沫
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智能正沦为快消品,一些厂商也日益急功近利,在不经意间埋下祸端。
为和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iphone7抢夺上市先机,今年8月初,三星在全球率先发布了新旗舰Galaxy Note7,然而没想到Note7正式上市后不久,陆续出现多起爆炸事故。三星随后被迫宣布在刘某当时跟赵某说自己是卖拉肚子药的全球停售Note7,并采取全面召回措施。据瑞士银行分 析师预测,如果三星从此停售Note7, 将总计折损1900万台的销量,并给这家公司造成近170亿美元的营收损失。
截至目前,三星尚未对外公布造成Note7多起爆炸的最终原因。
在质量安全方面,苹果公司也无法置身事外。去年8月,苹果在其官曾公布了一项关于苹果iPhone 6 Plus的召回计划,涉及机型基本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之间售出。召回的原因是这批的后置相机镜头出现了问题,有可能导致拍出来的照片模糊。
不只是国外品牌,国产企业同样存在急功近利、浮躁跟风的现象。对消费者来说,国产一大乱象在于厂商、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上市的智能新机型多达274款,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3款新智能在中国市场上市。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自今年以来,国产厂商魅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连发布了11款,平均不到一个月发布一款。魅族的这一举动在业界引发不小争议。为此,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日前也表示这是失误,公司今年的产品节奏和战略不够聚焦,公司已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仅京东商城在售的千元机即达百款以上,呈百家争鸣之势,然而这其中能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的代表机型极少。究其原因,受成本限制,厂家很少在千元机的设计制造上投入大量精力。
大批功能相似、品牌各异的国产智能常常使消费者无所适从,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屡屡引发用户抱怨和投诉。除此之外,当前国内的服务质量同样难令消 费者满意。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今年9月份发布的2016产品和服务质量情况通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对当前的服务质量不满意。
行业普遍创新不足市场增长面临天花板
在经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全球智能市场增速逐步放缓。在此形势下,各大厂商希望通过迅速推出新品来抢占市场,快速迭代由此成为大家争相推崇的竞争模式。
以三星为例,正是为了和苹果iphone7抢占先机,却意外引发了举世关注的Note7爆炸门事件。对此,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以三星的技术实 力和检测能力,只要研发时间充裕,肯定不会发生爆炸这种事故,真正导致Note7爆炸的罪魁祸首是产品仓促上市带来的流程精简。
自2008年开始,随着苹果引领的智能浪潮兴起,全球智能市场迎来高速增长,但从2015年开始,智能逐步进入换机期,增速下降趋势已经确 立。而全球智能龙头苹果同样陷入增长停滞。10月26日,苹果发布的2016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显示,公司第四财季营收为468.52亿美元,同比下滑 9%;净利润为90.14亿美元,同比下滑19%。其中,大中华区营收为87.85亿美元,同比下滑30%。
摩根士丹利(40.6, 0.16, 0.40%)不久前发布的报告预言,2017年中国智能市场恐会触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asmine Lu称,中国智能前四大品牌小米、华为、Oppo、vivo当前成长快速,不过未来智能市场份额难以继续拉高,产业2017年或将面临成长天花板。
面对不断压缩的利润空间,智能行业进入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处境:国内大部分厂商仅仅完成了的设计、制造、组装、销售与售后等环节,主要芯片等原件与操作系统仍然垄断在国外厂商手中,而大打价格战更是令智能市场陷入泥潭。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国内智能行业普遍缺乏创新,没有新的技术拉动用户需求,结果导致市面上的看起来都大同小异。
易观智库认为,阻碍当前智能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是智能产品本身已缺乏新意。目前,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各大厂商的产品更新周期都在缩短,快速迭代虽然在同一品牌内能带来技术提升,但在品牌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则很难见到差异化创新,这导致产品竞争趋同。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近日撰文指出,今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凭借营销上的成功,首度成为中国市场的冠亚军。为什么在今天,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 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智能革命性技术进步的停滞。过去五年,智能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是技术持续迭代的结果,从面板、芯片到电池,从摄像镜头到桌 面应用,一次次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市场繁荣。然而2015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变革。当一个品类度过了技术驱动期后,其竞争的核心将直接 降为渠道能力。
行业仍待技术驱动企业犹需精耕细作
智能产业正迎来惨烈洗牌。据中国信息通信环评工作本来就很复杂研究院统计,2014年中国厂商有445家,2015年只剩下309家,一年减少了136家,很多厂商因为经营不善而退出了市场。
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今年7月份曾发布《致华为终端所有同事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指出,中国市场洗牌正逐步走向白热化,很多创业型互联公司仍奢望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但预计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淘汰。
面对当前国内智能市场此起彼伏的价格战、营销战,有专家表示,创新技术和产品品质依然是吸引用户的关键要素。据艾媒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购买智能时,有75.2%的用户最关注的是内存、像素、屏幕尺寸、操作系统、电池续航等性能。
全球知名IT研究和顾问咨询公司IDC中国认为,全球销量放缓,局势趋于稳定,意味着竞争越发激烈,增长将更加困难。谁能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谁才 更具有竞争力。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之所以能在市场站稳,重视技术创新和对市场的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研究机构看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创新能力是增强国产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中国智能厂商一般都是采用高通、联发科或英伟达的硬件方案,这使得 国产的产能不得不受制于上游硬件厂商。因此,对国内厂商来说,提升自身产业链配套能力将成为未来占领市场先机的重要一环。
对于国内智能产业的未来,吴晓波仍坚定地相信,目前智能只是进入到了一个短暂的苦闷期,它的明天仍然而且必然属于新的技术迭代能力,也许是人工智能,也许是语音或体感技术,也许是材料革命。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腹泻小腹痛吃什么水果男人夜晚尿频是什么原因
怎样判断是不是灰指甲
-
戴森“新宠”,败给了7元的硅胶摸?
最好的四人,最无能为力的病痛? 撰文/ 拖狗头卿Lily 编辑/ 黎文婕 “猩猩魔...
2024-11-24
-
梦想律动,舞出闪亮青春——瑞香书院举办瑞香周末之夜·舞蹈之夜第40期
为非常丰富初中会生课余传统文化穷困,减缓代课在进修上的受压。5年初20日...
2024-11-15
-
夏季喝什么汤相比较好?
1.绿豆火锅 绿豆火锅可清热解毒、止渴消暑,是中所国传统的秋季解暑饮...
2024-11-12
-
华为NOVA 10前传曝光,6月份发布,将推出5G套装版
前几天,网上出现了首款P50 Pro的一个保护外层,主要就是为P50 Pro增特了5G系...
2024-11-0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所团队成果:方形肋阵参数变化对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清华大学技师所团队重大突破:平顶脐阵模板变异对流向凝结换热的受到影响...
2024-10-09
-
最新应于!延期!
2022年看护执业资格笔试和环境卫生管理学技术资格笔试延期至7年底23日、24日...
2024-09-28